【空心菜如何栽種施肥?】

一、生育特性
空心菜為怕冷不怕熱的作物,喜歡高溫多濕的生長環境,溫度越低栽培期間就越長,一般露天栽培季節約從3月至11月,而以簡易塑膠布溫室保溫則可週年栽培生產,夏季高溫期播種後約14~16天左右可採收,冬季低溫期則需要28~32天才可達到採收規格。除了利用簡易塑膠布溫室栽培外,還有水平網室的設施栽培,具防蟲害功能,栽培環境與露天栽培相似。種植方式有種子直播及宿根栽培,而目前以種子直播、帶根採收之空心菜,採收規格較整齊,包裝運輸容易,儲運及上架時間長,品質較佳,較受市場歡迎。
二、整地與播種
播種前土壤要先檢測,先排除不利生長之土壤化學性質問題,像是鹽類過高、酸鹼值不適等,而後再視土壤肥力檢測結果決定基肥及追肥的施用。基肥施用後,須與土壤充分混合再作畦。常栽培的品種有白骨竹葉、青骨竹葉等,每分地種子用量平均約40公斤,高溫季節栽培可減少10%種子用量,而低溫季節可增加10%種子用量。播種前要將種子浸水,撈起洗淨後保持濕潤催芽,種皮裂開露出胚根即可播種,均勻撒播於畦面後再行淹水灌溉,使種子與土壤密合。過量的灌溉水要排除,避免畦面積水而使土壤結皮密實,根系生長不良而整齊度差,影響採收一致性。
三、土壤與肥培管理
農業永續的經營是每個農業生產者的心願,正確的土壤與肥培管理觀念更是農業生產者對水土資源利用及環境保護的責任,因此依據栽培田區的土壤肥力變化,包含土壤水分管理、氣候環境變化以及作物生育狀況,並配合農民慣用的肥料資材,來進行合理適量之施肥管理,不僅可有效降低生產的肥料成本,還能穩定產量,提高品質,增加收益。

1.土壤理化性質之管理
播種前,須先進行園區土壤採樣分析,以評估是否有需要改善的問題,諸如土壤酸鹼值(pH)是否適宜、是否有鹽類累積、土壤有機質含量狀況、有無養分需要調整等。將問題排除或調整土壤的理化性質至適當後再種植,可減少栽培過程的問題發生和成本與時間的耗損,其後進行合理化施肥管理的各種措施才會有效率,因此施用基肥及追肥也應視土壤檢測的結果來決定。

在雲嘉南地區的設施空心菜產區,土壤質地一般介於壤土至坋質壤土,少部分土壤為砂質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保水保肥力低、土壤團粒構造不佳、土壤較易密實,通氣排水性不良,對空心菜根系的發育是一種障礙。因此,在整地時,基肥建議施用植物粗纖維含量高而氮含量低的腐熟有機質肥料(例如樹皮、菇包木屑廢棄物、蔗渣、稻草或稻殼等為主原料的堆肥),每分地約1,000~2,000公斤,並盡可能與土壤充分混合,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及土壤保水保肥力,並改善土壤物理性及促進根系發展。磷肥主要施用資材為過磷酸鈣,肥效較慢,一般僅用於基肥。土壤檢測結果若磷肥含量過低,則視土壤檢測結果推薦施用量後,與有機堆肥一併於基肥施用;若土壤檢測結果顯示磷、鉀養分含量均低時,則可考慮以39號複合肥料取代過磷酸鈣為基肥,並與土壤充分混合後,再行作畦播種。

空心菜適宜種植之土壤酸鹼值約介於5.5~7.5,若土壤酸鹼值低於5.5,容易缺乏鈣、鎂元素,可參考土壤中交換性鈣及鎂含量,依酸化程度施用鹼性資材如石灰石粉、苦土石灰,以改善土壤酸化問題;土壤酸鹼值高於7.5之環境,容易因微量元素的有效性降低導致微量元素缺乏,影響品質表現及外觀。因此栽培田區土壤酸鹼值若高於7.5,建議生長高度約10~15公分時,以綜合微量元素1,000倍行葉面施肥補充一次。

此外土壤電導度(EC值)應小於0.6 mS/cm,因土壤高EC值表示累積較多的鹽基離子,而過量的鹽基離子會影響空心菜根系發育,導致生育遲緩、植株纖維化過多而影響口感,因此若土壤檢測有較高EC值的情況下,則建議基肥可減施或者不施化學肥料,追肥也應適度減少施用量。

2.空心菜栽培之施肥管理
農糧署94年出版之「作物施肥手冊」中,空心菜三要素的推薦用量、施肥時期及分配率見表一、表二,可供作農民栽培時的施肥參考依據。不過因應不同田區土壤性質及肥力之差異、氣候環境之變化、品種之特性差異、生育狀況、設施與栽培管理方式的不同、不同肥料商品的特性及施用方式的改變,三要素的施用量及施用次數應隨之調整才能達到合理化施肥的目的。

● 水平網室栽培:水平網室的氣候環境與露天栽培相似。以一般中等肥力壤土,有機質含量中等(2~3%)之田區,在每公頃施用2,000公斤有機堆肥(素氮-磷酐-氧化鉀=2.5-2.5-1.5)情況下,低溫期三要素施肥量(氮-磷酐-氧化鉀)約每公頃240-60-120公斤(相當於一次基肥加上兩次追肥複合1號肥料各每公頃400公斤),高溫期三要素施肥量約每公頃150-60-180公斤(相當於一次基肥複合1號肥料每公頃400公斤及一次追肥複合4號肥料每公頃600公斤)。若為宿根栽培採收,於採收後先行藥劑防治病害,再追施複合5號肥料每公頃600公斤,總施肥量依採收次數不同及更新時間長短而異。
● 簡易塑膠布溫室栽培:簡易塑膠布溫室氣候條件與露天栽培差異甚大,因保溫性佳,可大幅縮短採收期,一般冬季低溫期播種後約28~32天可達採收規格(約40~45公分),夏季高溫期播種後約14~16天可採收,週年生產。以一般中等肥力壤土,有機質含量中等(2~3%)之田區,在每公頃施用2,000公斤有機堆肥(素氮-磷酐-氧化鉀=2.5-2.5-1.5)情況下,低溫期三要素施肥量氮-磷酐-氧化鉀約每公頃120-30-60公斤(相當於一次基肥加上兩次追肥複合1號肥料各每公頃400公斤),高溫期三要素施肥量約每公頃75-30-90公斤(相當於一次基肥複合1號肥料每公頃200公斤及一次追肥複合4號肥料每公頃300公斤)。

若基肥有施用有機堆肥,應視有機堆肥的施用量及堆肥產品的要素成分比例,酌量減施化學基肥或追肥。而土壤偏砂質者,總施肥量應增加20~30%,以追肥方式多次分施。夏季高溫期,土壤施肥原則上以較低的氮肥施用為主,避免植株徒長、倒伏及莖部細弱。若葉片偏黃化細小,約15公分高時再輔以500倍尿素葉面施肥1到2次即可,這種降低土壤施肥量並配合葉面施肥的措施,可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並且避免土壤鹽類累積。而實際的基肥及追肥施用量,應依不同田區土壤性質及肥力之差異、氣候環境之變化、品種之特性與生育狀況及栽培管理的差異、不同肥料商品之特性及施用方式之改變,隨之調整三要素的施用量。

四、田間水分管理
土壤水分管理對於空心菜栽培非常重要,需要穩定充足地供給土壤水分,水分灌溉管理方式以淹灌、滴灌或噴灌均可。目前以淹灌為主要灌溉方式,通常在種子撒播後淹灌至畦面濕潤,再將多餘地表水排除,一星期後再行灌溉一次,而實際灌溉次數可依土壤水分含量再行調整。通常生育期間,砂質壤土灌溉次數會較壤土及坋質壤土多1~2次,因此總施肥量應增加20~30%,以追肥方式多次分施。若利用土壤水分張力計進行監控時,當20公分土壤水分張力計數值達20~25 kpa或分巴時即可再行灌溉。大部分坋質壤土且有機質含量少於3%的田區,常因土壤團粒構造不良,土壤易結皮且密實,排水狀況差,導致根系呼吸不良而生長不整齊,影響產量品質及採收。雖然空心菜不怕浸水,但過量的積水應盡速排除,以提升品質及採收一致性,而最治本的方法還是多施用植物粗纖維含量高的腐熟有機堆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以改善土壤的團粒構造,並增加土壤的通氣排水性。

以上文章引用自農業知識入口網 作者: 林經偉
https://reurl.cc/9rrqEX

🗒建議用肥:土讓酸鹼度需調整至適合種植之土質,可用雋隆鹼性硫酸鎂。生長期依溫度及水分狀況而定,
施灑雋隆特43號雋隆藍肥,有助生長期養分之需求。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